中华茶史

您的位置 >> 中华茶史
茶与中国的绘画艺术(图) 信息来源:山西省运城市茶文化协会  时间: 2015/3/18 10:44:44  浏览次数:16356次

唐代的《调琴啜茗图卷》

赵孟頫·斗茶图

我国以茶为题材的古代绘画,现存或有文献记载的多为唐代以后的作品。如唐代的《调琴啜茗图卷》;南宋刘松年的《斗茶图卷》;元代赵孟俯的《斗茶图》;明代唐寅的《事茗图》,文征明的《惠山茶会图》、《烹茶图》,丁云鹏的《玉川煮茶图》;等等。

唐人的《调琴啜茗图卷》,作者已不可考,也有说是周肪所作。画中五个人物,一个坐而调琴,一人侧坐面向调琴者,一个端坐凝神倾听琴音,一个仆人一旁站立,另一仆人送来茶茗。

画中的妇女丰颊曲眉,浓丽多姿,整个画面表现出唐代贵族妇女悠闲自得的情态。

元代书画家赵孟俯的《斗茶图》,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。画面有四个人物,身边放着几副盛有茶具的茶担。左前一人,足穿草鞋,一手持茶杯,一手提茶桶,坦胸露臂,似在夸耀自己的茶质香美。身后一人双袖卷起,一手持杯,一手提壶,正将茶水注入杯中。右旁站立两人,双目凝视,似在倾听对方介绍茶的特色,准备回击。图中,人物生动,布局严谨。人物模样,不似文人墨客,而像走街串巷的货郎,这说明当时斗茶已深人民间。

明代唐寅的《事茗图》画的是:一青山环抱、溪流围绕的小村,参天古松下茅屋数椽,屋中一人置茗若有所待,小桥上有一老翁依杖缓行,后随抱琴,似若应约而来。细看侧屋,则有一人正精心烹茗。画面清幽静谧,而人物传神,流水有声,静中有动。

明代丁云鹏的《玉川烹茶图》,画面是花园的一角,两棵高大巴蕉下的假山前坐着主人卢仝——玉川子,一个老仆人提壶取水而来,另一老仆人双手端来捧盒。卢仝身边石桌上放着待用的茶具,他左手持羽扇,双目凝视熊熊炉火上的茶壶,壶中松风之声隐约可闻。那种悠闲自得的情趣,跃然画面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仇英·松亭试泉轴        文征明·品茶图 

清代画家薛怀的《山窗洪供》图,清远透逸,别具一格。画中有大小茶壶及茶盏各一,自题五代胡峤诗句:“沾牙旧姓余甘氏,破睡当封不夜侯”,并有当时诗人朱星诸所题六言诗一首:

“洛下备罗案上,松陵兼列径中,总待新泉治火,相从栩栩清风。”此画用桔笔勾勒,明暗向背,十分朗豁,立体感强,极似现代素描画。

可见,乾隆年间已开始出现采用此种画法的画家。

雕刻作品,现存的北宋妇女烹茶画像砖是其中之一。这块画像砖刻的是一高髻妇女,身穿宽领长衣裙,正在长方炉灶前烹茶,她两手精心擦拭茶具,凝神专注,目不旁顾。炉台上放着茶碗和带盖执壶,整个画面造型优美古雅,风格独特。

日本的绘画艺术受中国的影响很深。日本以茶为题村的绘画也仿自中国,但有创新。如《明惠上人图》就是一例。明惠上人即日本僧人高辨,他在日本字治栽植第一株茶树,对中国的饮茶在日本的传播起了相当大的影响。在《明惠上人图》上,明惠坐禅松林之下,塑造成一个不朽的形象。在北欧和美洲,到了18世纪,饮茶也已成为风尚,一些画家就常以饮茶情景作为题材,而且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作品。

历史告诉我们.绘画艺术与茶有密切联系,就是在现代摄影艺术中,与茶的联系也相当广泛,许多摄影师以茶为题材,拍摄了不少优秀作品。特别在一些名山拍摄的采茶画面,将山水峰岩、松竹花木和茶园融为一体,益发增添了茶区景色的诗情画意。

ICP备:晋ICP备12001488号-1

版权所有 2012-2016 运城市茶业协会 管理登陆

联系电话:0359-2879111    手机:13903591949    QQ:20879181

E-MAIL: sxycx0359@163.com   技术支持:小波软件